新闻首页 / 科教动态
日语学院在研究生暑期“小学期”开展系列专题讲座
来源:日语学院 日期:2019-08-09 浏览次数: 字号:[ ]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高等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的号召,我校研究生院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和大胆尝试,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和首都建设。日语学院秉承“不创新是退,创新慢也是退,加快创新才能走出新路”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不断摸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点和创新点。在研究生院的总体部署下开展研究生暑期“小学期”系列活动之专题讲座。

日语学院院长杨玲教授主持讲座

2019年7月8日及7月9日,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洛阳外国语学院孙成岗教授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孙歌教授分别在人文楼勤学厅为日语2018级全体研究生带来了两场别开生面的讲座。讲座由日语学院院长杨玲教授主持,日语学院副院长林曌、副院长助理张晓明、教师王丽华等参加了此次讲座。

孙成岗教授讲座   

第一场讲座由孙成岗教授开讲,讲座的主题是“政治语境对政治文本语义的补充与限定——以中日四点原则共识的文本为例”。讲座一开始,孙成岗老师解析了何为文本分析与话语分析,他强调语言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与符号层面,必须联系社会、历史的、文化的因素去解构话语意义。之后,老师通过举出生动形象的中日翻译实例具体阐述了“语境”一词的含义。接下来,孙成岗老师讲解了政治语境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学者对于政治语境翻译的基本观点并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孙成岗老师重点介绍了影响“中日四点原则共识”文本翻译的政治语境,通过分析中日两国两个对同一事件“中日四点原则共识”文本表述的异同,探究其话外之音,即言外之意。孙成岗老师指出政治文本言外之意的传播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传媒,强化首因效应。二是敦促对方行动,强化近因效应。

在问答环节,很多同学就讲座内容以及平时学习中的疑惑踊跃提问,孙成岗老师都认真给予了认真且细致的解答。在讲座的最后孙成岗老师强调,外语人要培养思辨能力。只有把两国关系维持在和平稳定的轨道上,才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腾飞,有利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孙歌教授讲座

第二场讲座由孙歌老师开讲,讲座主题为“开启日语这扇窗”。参加“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同学们也参与了本次讲座。孙歌教授坦言,负面的灾难、挫折会赐予我们在顺境之下难以捕获的珍贵机遇。我们在学习自西方引入的概念时,不可一味照搬,而是要将其掰开揉碎,融入中国独有的社会脉络,最终完成重组。孙歌教授在一次次受挫与一次次奋起之中真正得以打开了日语这扇窗。她比喻道,只会母语的人,犹如生活在一间没有窗户房间里,虽然有灯,虽然自由,却丝毫不知外界,不知自身的局限。而会了外语,就好像在房间墙壁上开了窗,外界的阳光、空气与清风会通过窗户统统涌进房间,让房间里呈现出全然不同的景象。正如孙歌教授所言,思想史能对最复杂的现象进行最有效的解释,自己正是在政治学中找到了政治思维的入口,并将其活用到人生经验之中,其中最有所裨益的或许是人格修养,因为真正的政治思考有着丰富而饱满的艺术内容。在讲座的最后孙歌教授总结道,非常庆幸自己走上了日语这条道路,因其得以在日文文献中找到了许多媒介,能够让我们反观并思考中国。开启日语这扇窗,并非为探寻现有的东西,而是寻求看不见的媒介,供我们可以借他山之石攻玉。

本次讲座的举办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孙成岗教授的讲座不仅从翻译学实践的角度为研究生们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而且让研究生们对中日关系发展的脉络,对一个日语人应有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点燃了同学们心中的家国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志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而孙歌教授的讲座更是日语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点之一,著述丰富、善于从哲理层面对事物进行深度解析的孙歌教授便是日语学院的“思想者”和“人生导师”,“思想者”的治学经验可以帮助教师开拓学术视野,提升科研水平;“人生导师”的经验分享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的人生观。

名师讲座是日语学院践行“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今后,日语学院将不断尝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每一位来北二外日语学院学习的学生“开启日语这扇窗”。

关闭|打印
相关阅读
日语学院组织研究生暑期“小学期”集中授课 [2019-08-09]
中东学院2018级研究生获北京大学2019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优秀团队奖 [2019-07-16]
中国公共政策翻译研究院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2019-07-16]
文传院志愿者服务2019年北京妇女儿童公益服务博览会 [2019-07-16]
汉语学院举办国家留学基金委来华预科留学生结业典礼及留学生结业表彰典礼 [2019-07-1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